宝宝吃豆腐和蜂蜜,可能会“性早熟”?【育儿谣言大作战之四】

在朋友圈,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消息:


天天吃蜂蜜和豆腐,1岁女宝宝性早熟:金华市一个1岁的女宝宝胸部发育了,去医院看病确诊为“性早熟”。医生询问发现,这个小宝宝几乎每天都吃蜂蜜和豆腐,于是医生说,“问题就出在蜂蜜和豆腐上,因为蜂蜜和豆腐含有很多动/植物雌激素,导致了宝宝早熟”。


那么医生说的对吗?宝宝“性早熟”真的和吃了豆腐或蜂蜜有关吗?这就是我们口袋育儿(微信:koudaiyuer)今天要辟谣的内容。但先和大家说个常识,大家不要一提“性激素”就紧张。其实人体生长发育,每天都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性激素,每人每日所需性激素量大概为5000~7000微克。我们不要恐惧激素,需要担心的只是激素摄入剂量是否长期超标!



1 |被冤枉的蜂蜜


蜂蜜最冤枉了。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,基本不含激素。但是真的野生蜂蜜,是蜜蜂采集的微量花粉而来,而花粉中又含有微量激素。也就是说,野生蜂蜜确实含有激素,但这个激素是微量花粉带的微量激素,微量的微量,微乎其微,而且这还是植物性激素(下面我们会谈到,植物性激素对人体几乎没有影响!)所以完全不用担心蜂蜜的激素影响。



2 |被冤枉的蜂王浆


蜂王浆不同了,蜂王浆是工蜂的一种分泌物,确实含有动物激素。但是蜂王浆的激素水平,远远低于我们常见食物如肉类、奶制品等等。北京曾对牛肉、猪肉、羊肉、鸡肉、鸡蛋、牛奶等7类17件样品检测发现,牛、羊肉的“雌二醇”含量为蜂王浆10-400倍;羊肉中的“孕酮”含量为蜂王浆180多倍;牛奶“睾酮”含量为蜂王浆的20-100倍。所以蜂王浆虽然含有动物激素,但正常食用和我们日常吃肉喝奶一样安全!



3 |被冤枉的豆腐


豆腐是由大豆制作的,豆腐中的植物激素成分来源于大豆中的“大豆异黄酮”。从理论上来说,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比较特殊的“双向调节”激素,它在人体雌激素低的时候,能促进雌激素升高;人体雌激素高的时候,能促进雌激素降低。但是在实际临床研究发现,植物激素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,几乎是动物激素的千分之一。而对“大豆异黄酮”的国内外研究很多,英国食物化学毒素委员会(COT)和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(NTP)经过研究都认为: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植物激素会影响婴幼儿的生殖健康。



4 |孩子为什么会“性早熟”?


如果不是上面这些食物因素,那有的孩子为什么会“性早熟”呢?这首先就要澄清,什么是“性早熟”——从外表看,女宝在8岁以前,男宝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,就算“性早熟”。(如女宝的乳房发育,男宝长出喉结等等第二性征);而从检查看,可以去医院做“内分泌五项”验血检查,看指标是否正常。


儿童“性早熟”包括两类,一类叫“真性早熟”(中枢性性早熟),一类叫“假性早熟”(外周性性早熟)。这个“真假”的区分,我们举例来说:人体性发育,是由“脑垂体性腺”控制的,这可以说是人体性发育的“控制器”。如果宝宝性早熟是这个“控制器”本身出问题了,那就是“真性早熟”;如果宝宝性早熟是体内激素异常等等,影响了“控制器”,但“控制器”本身没问题,那就是“假性早熟”。所以“真假”只是通俗的说法,两种都算是“性早熟”,但很明显,“真性早熟”更难以治疗。


因此儿童“性早熟”,主要有可能是三方面的原因:


(1)孩子“脑垂体性腺”发育有问题;

(2)孩子身体某些器官发育问题或存在疾病;

(3)长期接触外部因素,如药物、补品或用品。



5 |如何避免孩子“性早熟”?


现在我们知道了,脑垂体和宝宝自身疾病造成的“性早熟”,家长其实是无法避免的;真正能尽量避免的是外部因素造成的“假性早熟”。可以参考下面几点:


1、避孕药等激素类药物,家长要收好,不要让宝宝碰到!(有一例性早熟案例,就是女宝宝不懂,把避孕药当糖吃,吃了好多!);


2、宝妈使用的化妆品,如果含有激素成分的,不要让宝宝碰到;


3、宝宝营养均衡,什么都要吃,不要偏食,不要长期只吃某一样食物;


4、不要随便给宝宝吃保健品,特别是配方不明的各种中药保健品;


5、少喝或者不喝饮料,多喝白水;


6、不要使用含“双酚A”成分的塑料制品,特别是奶瓶;


7、多运动!


最后,最重要的:控制宝宝饮食,不要发胖!因为只要体重超过35公斤,就像一个开关“啪嗒”一声打开,孩子就自动进入性成熟阶段!


《育儿谣言大作战》系列文章

育儿谣言大作战之一:坚持母乳喂养,结果宝宝饿死了?

育儿谣言大作战之二:历史上,中医对国人健康做出过贡献吗?

育儿谣言大作战之三:宝宝早睡觉,否则长不高?

阅读原文 阅读 72462017-09-30